? 適用于大型礦山的尾礦脫水設備,類似于立式砂倉,底部結構為平底型,一般建在選礦廠下游,適合于建成地下式或半地下式的深井狀濃密井。該濃密井井口安裝給料裝置和回水裝置,給料裝置與選礦廠排放管道或明渠連接,回水裝置的回水管與回水系統(tǒng)連接。井底內安裝造漿裝置和排料裝置,造漿裝置為,在井底底平面上均勻布設環(huán)狀高壓給水管,高壓給水管與高壓清水泵連接,在環(huán)狀高壓給水管上均勻安裝充填造漿噴水嘴,用以實行平面流態(tài)化造漿;排料裝置一為在井底中間架設的虹吸放礦管,用以排放平面流態(tài)化造漿后的高濃度漿體或膏體,并與排放輸送系統(tǒng)或井下充填造漿系統(tǒng)的給料管道連接;二為在井底中心安裝的清倉放礦管,用以放空倉內尾礦漿體。井底下面為濃密井操作硐室,室內安裝高壓清水泵及各類管閥、儀表等造漿排放檢測控制裝置。
? 在濃密井井口標高較低的情況下,選礦廠的尾礦漿體及其它生產(chǎn)廢水可以自流匯入濃密井給料裝置以進入濃密井,當注滿濃密井時,尾礦漿體中的固體礦物憑自身的物理特性在液體水介質中以自由沉降和干涉沉降的方式下沉,從而實現(xiàn)固液分離即尾礦脫水過程。此過程是一個固體礦物沉降、水介質相對上升的過程,也就是漿體濃密過程。此過程中尾礦漿體濃度自上而下越來越高,干涉沉降力越來越大,當干涉沉降力等于或大于固體礦物**自由沉降力時,尾礦漿體成為均質漿體并形成同步沉降的沉積層。沉積層漿體受上部漿體及上清水的縱向壓力作用,使水介質與固體礦物的分離速度相對加快,尾礦漿體濃度也逐漸增高最終達到極限濃度,完成脫水過程,水介質則最終成為上清水。以上物理現(xiàn)象類似于其它脫水設備,筆者將其劃分為4個不同的層面進行區(qū)分,即從上至下**層為上清水層,第二層為沉降脫水層,第三層為沉積脫水層,
第四層為存積層。這樣,在選礦廠的尾礦漿體與各種生產(chǎn)廢水匯合之后成為混合漿體進入濃密井時,由于其漿體比重大于上清水,所以會沿給料裝置沉入與之比重相同的層面即沉降脫水層,之后才真正開始固液分離、脫水分層過程。